病毒性肝炎(viralhepatitis)是由多種不同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組以肝損害為主的傳染病,其危害性很大。而其中危害最大的是乙型肝炎,感染后可以成為無癥狀病毒攜帶者,而這些攜帶者中的一部分能發(fā)展成急、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或肝癌。
一、怎樣自測肝病
我國是世界上肝炎嚴重流行區(qū)之一。那么,如何對自己進行肝病自測,以便及時就診治療呢?一般地說,出現(xiàn)下列幾方面情形時,要引起注意:
1.肝炎流行季節(jié)或流行地區(qū)以及家中有急性肝炎患者時,應高度警惕、時時提防
2.少數(shù)人在發(fā)病前曾有過類似“感冒”的癥狀。
3.無明顯誘因而突然感到神疲力乏、精神倦怠、兩膝酸軟等。
4.突然出現(xiàn)食欲不振、厭油、惡心、嘔吐、腹脹、泄瀉或便秘等消化道癥狀。
5.右肋部有隱痛、脹痛、刺痛或灼熱感。
6.虹膜、皮膚、小便發(fā)黃或呈濃茶色。
7.兩眼虹膜上斑點明顯。
8.手掌呈金黃色,或整個掌面有暗紅色或紫色斑點。
9.手掌表面,特別是大、小魚際部分和指端掌面的皮膚充血性發(fā)紅。
10.兩手無名指第二指關(guān)節(jié)掌面有明顯壓痛感。
11.在兩耳廓相應的肝點區(qū),有一結(jié)節(jié)狀隆起,用火柴棒輕壓此點時,疼痛較其它部位明顯。
12.面色黧黑無光澤
13.全身皮膚表面可見散在性的鬧苡薪牛ê燜浚┑暮斕悖用一帶尖的物體輕輕按壓紅點中心時,四周的紅絲可消失,停止按壓后紅絲又復現(xiàn)?/P>
14.右側(cè)頸動脈怒張。
15.腹部膨隆,腹壁上青筋暴露明顯。
16.下肢明顯水腫,甚至全身浮腫,小便短少。
17.有長期酗酒史或長期服用某些對肝臟有損害的藥物,如四環(huán)素、口服避孕藥、氯丙嗪、磺胺類等藥物者應警惕酒精性肝炎或藥物性肝炎。
18.肝癌患者可觸及肝臟表面不平整,有結(jié)節(jié)感,壓痛明顯。
19.嚴重患者口中常有一種類似爛蘋果的氣味。
二、肝炎的預防
1、管理傳染源。對急性甲型肝炎病人應采取早期隔離措施,隔離是病人暫時不與外界接觸,單獨在家休息治療。病人應自覺進行隔離,不要把肝炎病毒傳染給別人,防止肝炎的傳播、蔓延。急性黃疽型肝炎病人如不能住院治療時,應在醫(yī)生指導下,在家嚴格隔離治療。一般從發(fā)病日期起隔離3周(不能確知發(fā)病日者,可從確診日期算起)。必須做到:
(1)病人與健康人不在一個床上睡眠,病人的被、褥、衣物要與健康人分開,并進行消毒。
(2)病人的食具、漱口用具、水碗、臉盆、毛巾、便盆等也與健康人分開使用。病人要單獨吃飯,剩余的食物不要給他人吃。也不要給其他人拿直接入口的食物和東西如香煙等。
(3)病人的書報、刊物、物品、玩具等不要借給他人傳閱、玩耍,必須經(jīng)過消毒處理后才能傳借別人。
(4)在病人隔離期間,鄰居、親友不要到病家串門,尤其兒童不要與病人一起玩耍。
(5)病人在患病期間不要串門,不要到公共場所,更不要到飲食部門用餐。
慢性肝炎也有傳染性,應同樣注意隔離。對于甲型肝炎病人的密切接觸者要注意觀察,一般觀察45天,沒有發(fā)病的才可視為健康人。另外,加強對從事飲食業(yè)、托幼工作人員和獻血人員的檢查也是控制傳染源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2.切斷傳播途徑。
(1)提倡用流動水洗手;注射時要一人一針一管,用后高壓或煮沸消毒;不使用他人生活用具,搞好個人衛(wèi)生。
(2)非必要時不輸血及血制品;輸血員要進行篩選。
(3)消毒也是切斷傳播途徑,控制、消滅傳染源的另一方法。肝炎病人確診后,病家應及時做一次較徹底的消毒,食具、漱口用具、毛巾等要煮沸30分鐘,家具、物體表面、地面要用3%漂白粉液擦拭。病人的糞便要用漂白粉(糞便4份,漂白粉1份)或生石灰(糞便1份,生石灰1份)進行攪拌后放2小時倒掉。病人使用的便器要專用,使用后,用3%漂白粉水浸泡2小時后再洗刷。病人和大家應做到飯前、便后用2%過氧乙酸溶液浸泡洗手2分鐘。
3.保護易感人群。
(1)注射人體免疫球蛋白;適用于接觸甲型肝炎的兒童,注射越早越好。
(2)注射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用于阻斷母嬰傳播。以上兩種都最好在醫(yī)生指導下應用
4.食藥預防。可選用以下任何一方水煎服,連服7一10天。
(1)茵陳蒿30克,生甘草10克。
(2)(2)決明子15克,貫眾15克,生甘草10克。
(3)茵陳蒿30克,鳳尾草30克。
(4)茵陳蒿30克,大棗10枚。
附:3%漂白粉水配制方法:取漂白粉500克,先加水調(diào)成糊狀,然后加水到5000克,蓋好放置24小時后取上清液2份,加水7倍即可配好使用。
三、肝炎的治療
1.一般療法
⑴休息:急性期病人需要充分臥床休息,減輕肝臟負擔,以利于肝細胞的修復。黃疸消退癥狀開始減輕后,逐漸增加活動。癥狀消失,肝功能基本正常后,還應繼續(xù)適當休息一個月,如病情穩(wěn)定,學齡兒童可回校學習,但半年內(nèi)不應參加劇烈的體育活動或勞動。CPH或HBsAg攜帶者應定期隨診,一般轉(zhuǎn)氨酶正常則不需要休息。
⑵營養(yǎng):適當?shù)臓I養(yǎng)在肝炎治療中很重要,應根據(jù)需要和可能合理安排飲食,吃些碳水化合物(含主食、糖類、水果等)、蛋白質(zhì)(含瘦肉、奶類、雞蛋、豆制品等)和維生素(含蔬菜、瓜果、藥用維生素等),即所謂高糖、高蛋白和高維生素“三高飲食”,脂肪入量視病情適當減少。所進食物應著重于容易消化,每餐攝入不宜過多,慢性肝炎者尤應注意防止發(fā)生脂肪肝。總之飲食應以病人食欲及耐受程度為準。
2.藥物療法
⑴一般藥物:目前所用藥物的作用在于對癥治療和輔助恢復肝功能,制劑種類繁多,可根據(jù)病情和供應情況,因人、因地制宜,注意避免濫用。口服維生素以維生素C、復合維生素B或酵母為主。對黃疸較重、凝血酶原時間延長及有出血傾向者應給予維生素K;黃疸持續(xù)時間較長者還應增加維生素A。病情較重、食欲較差或有嘔吐不能進食者,可以靜脈滴注葡萄糖、維生素C。
⑵免疫調(diào)節(jié)藥物:主要用于慢性肝炎,理論上應先檢測免疫功能再選用免疫抑制劑或免疫促進劑,但一般醫(yī)療單位不具備檢測條件,且一些體外免疫檢測方法的準確性及實際意義較難判斷,故臨床常根據(jù)經(jīng)驗試用。
⑶抗病毒制劑:近年國外應用白細胞干擾素或基因重組α、β或γ干擾素;或阿糖腺苷或單磷酸阿糖腺苷等,單獨或與干擾素合用,通過測定血清及肝內(nèi)乙肝抗原或HBV復制指標,發(fā)現(xiàn)血清HBV-DNA或DNA-P及HBeAg緩慢下降,同時肝內(nèi)DNA形成及HBeAg減少,血內(nèi)HBsAg下降很慢,在停止抗病毒治療后,病毒清除較持久,并出現(xiàn)抗-Hbe,病毒終止復制同時伴肝功能改進、組織學正常;但在開始抗病毒治療時出現(xiàn)急性肝細胞損壞,轉(zhuǎn)氨酶升高,其機制不清,可能是宿主免疫反應直接作用于肝細胞所致。少數(shù)臨床實驗證實對女性CAH、血中病毒少者,治療反應較持久;而男性CPH、病毒量多或男性同性戀者、亞裔年青感染者或免疫缺陷者反應差。
核苷類抗病毒藥物有:賀普丁,賀維力(阿得福韋酯),博路定(恩替卡韋)
3.HBV攜帶者的治療 在我國兒童中數(shù)量較多,多系嬰幼兒時期感染,尚無有效藥物,這些兒童應注意加強營養(yǎng),不宜濫用藥。日本學者曾應用較大量激素、短期突擊治療,導致血清HBV-DNA、DNA-P及HBsAg升高,但停藥后上述指標急速下降,有時測不出,HBeAg也轉(zhuǎn)陰。故可試與干擾素或抗病毒制劑合用。此療法僅用于成人、病情穩(wěn)定、無癥狀者。兒童未見報道。
4.急性重型肝炎的治療 由于發(fā)病機理尚未明確,目前還缺乏有效的治療措施和統(tǒng)一的治療方案,治療重點在于早期發(fā)現(xiàn)后采取積極的綜合措施,今后還應結(jié)合科研進展,不斷改進。
⑴一般治療和護理:患者應嚴密隔離,專人護理,做好口腔及皮膚清潔衛(wèi)生,保持呼吸道通暢,防止繼發(fā)感染和褥瘡,如已有或疑似繼發(fā)感染存在,應及時使用適當?shù)膶Ω文I無損害的抗生素。應進行顱內(nèi)壓、B型超聲波、腦電圖等監(jiān)護。需要時及時輸氧。
⑵促進肝細胞再生:
1)人血白蛋白或血漿:輸入白蛋白有助于肝細胞再生,提高血漿膠體滲透壓,減輕腹水和腦水腫,白蛋白還可結(jié)合膽紅素,減輕黃疸。一次量為0.5~1g/kg。輸新鮮血漿可補充調(diào)理素及固澹增強抗感染能力,每?5~100ml。可與白蛋白交替輸,每日或隔日一次。
2)胰高血糖素-胰島素療法:有防止肝細胞壞死,促進肝細胞再生,改善高氨血癥和調(diào)整氨基酸代謝失衡的作用。二者按適當比例配合可起協(xié)同作用,劑量依年齡而異,胰高血糖素與胰島素之比為1∶8~10,即胰高血糖素0.2~1mg,胰島素2~10單位,加入10%葡萄糖溶液100~200ml中靜滴,每日1~2次,葡萄糖的量應為每單位胰島素4g。療程一般10~14天。
3)人胎肝細胞懸液:近年國內(nèi)有些醫(yī)院用以治療重癥肝炎,其作用可能為:①輸入肝細胞的代償性支持作用;②胎肝細胞懸液中含有肝細胞再生刺激因子,可促進肝細胞再生及肝功能恢復;③非特異性免疫增強作用。治療應用新鮮制備的懸液較好,北京地區(qū)常使用胎肝細胞庫內(nèi)備的制品,一般用生理鹽水制成的100ml單細胞懸液,其中含有核細胞總數(shù)為(1.1~5.4)109,庫存懸液解凍融化后靜滴,每次100ml,嬰兒酌減,根據(jù)病情每周1~3次,療程一般6~12次。為防止發(fā)生過敏反應,每次靜滴前須靜注氟美松。
③防止血氨增高:需限制蛋白質(zhì)攝入量。清潔腸道以減少氨的產(chǎn)生和吸收,包括①抑制腸道內(nèi)細菌,可口服新霉素、慶大霉素、頭孢菌素類抗生素或滅滴靈;②鹽水清潔灌腸和食醋保留灌腸,目的為清除腸道內(nèi)積存的蛋白質(zhì)或血液,食醋可提高腸道酸性,減少氨的吸收。清潔灌腸禁止用肥皂水;食醋每次15~20ml,加等量生理鹽水稀釋后灌腸,每日1次;③半乳糖苷-果糖(乳果糖)可降低腸道PH,因此藥在小腸內(nèi)不吸收,至結(jié)腸經(jīng)細菌作用分解為乳酸和醋酸,酸化腸道阻礙氨的吸收,并能抑制腸道某些細菌,而減少蛋白質(zhì)分解。劑量每日1~1.5g/kg,分3次,口服、鼻飼或灌腸。乳酶生也有抑制腸道細菌生長的作用。④降低血氨可選用精氨酸或天門冬氨酸鉀鎂,后者可與氨結(jié)合形成天門冬酰胺,此藥降氨作用較以前常用的谷氨酸等為優(yōu)。劑量10~20ml的10%天門冬氨酸鉀鎂溶液,加入葡萄糖液中靜滴,每日1~2次。
④調(diào)整氨基酸代謝:應用以支鏈氨基酸為主要成分的復合氨基酸液,調(diào)整支/芳比例,防止腦病及提供肝細胞的營養(yǎng)素。常用制劑有支鏈氨基酸3H或肝安注射液,每次50~150ml,靜脈滴注,每日1~2次,療程10~14天。
⑤控制腦水腫、降低顱內(nèi)壓:需嚴格限制輸入液量,保持體內(nèi)水的負平衡,一般液量為每日生理需要量的80%,液體張力為1/3張。糖皮質(zhì)激素對改善腦水腫療效較好,可短期應用降低顱內(nèi)壓,好轉(zhuǎn)后及時停藥。一般選氟美松每日0.3~0.5mg/kg,靜滴。有早期癥狀時及時應用脫水藥可有效降低顱內(nèi)壓,利尿脫水劑副作用較少;一般常用20%甘露醇或25%山梨醇靜脈滴注,每次1~2g/kg,每4~6小時一次,脫水效果好,用至神志清楚、血壓正常時。應注意此種高張脫水劑可在短時間內(nèi)使血容量驟增,加重心臟負擔。
⑥防治出血:出血常因多種凝血因子合成減少;或DIC凝血因子消耗過多所致。治療時可輸入新鮮血液;輸血漿可補充凝血因子及丟失的血容量;注射維生素K1、C;輸注凝血酶復合因子對因凝血因子減少所致出血效果較好,本品是正常血漿中提取物,含濃縮Ⅱ、Ⅶ、Ⅸ、X因子,以適量生理鹽水稀釋后靜滴,因其生物活性為期很短,需6~8小時注射一次以控制持續(xù)大出血;若證實有DIC,一般用肝素,每次1mg/kg,每日1~2次,直至出血控制。使用過程應加強凝血時間監(jiān)測,以防肝素過量出血加劇;有消化道出血時可對癥處理。
⑦改善微循環(huán):臨床試用有一定療效。常用①肝素;②654-2有解除平滑肌痙攣、擴張微血管作用,能明顯改善微循環(huán),減輕肝細胞損傷。用量每次0.5~1mg/kg,靜注,每日2次,用至肝病明顯好轉(zhuǎn)后改為口服至肝功能恢復停藥;③川芎嗪注射液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擴張小血管及增強纖維蛋白溶解等作用,每日3~5mg/kg,分2次加入葡萄糖液中靜滴。④潘生丁每日5~10mg/kG,最大量不超過400mg/d,分3~4次口服,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及抑制免疫復合物形成的作用。⑤低分子右旋糖酐每次10ml/kg,每日1次靜注,可改善微循環(huán)。以上藥物應根據(jù)病情選擇使用。
⑧其它:如防止腎功能衰竭,注意早期功能性腎功衰竭及時解除腎血管痙攣,補充有效循環(huán)血量等。觀察有低血糖者及時糾正,低血糖較易發(fā)生于夜間及凌晨。
以上綜合療法各地報告效果不盡相同,對腦病昏迷者可提高蘇醒率,但肝損害嚴重者,肝功能仍不易恢復,需進一步研究。
5.中醫(yī)治療
四、肝病患者的飲食注意事項:
飲食結(jié)構(gòu)要合理
多食蔬菜、水果,以補充足夠的維生素和纖維素,也助于促進消化功能。肝臟功能減退時常常影響脂肪代謝,所以很多慢性肝炎患者合并有肝炎后脂肪肝。因此飲食要低脂肪、低糖(過多的糖進入人體內(nèi)易轉(zhuǎn)化為脂肪)、高蛋白。高蛋白飲食要包括植物和動物蛋白,如豆制品、牛肉、雞肉、魚肉等,動植物蛋白質(zhì)要各半搭配。攝入蛋白質(zhì)在消化后被分解為氨基酸才能吸收,然后在肝臟制造成人類最重要的肌肉和血液成分的蛋白質(zhì)。人體有8種氨基酸自身不能制造,一定要由外源供給。當動植物蛋白質(zhì)每天各半搭配、均衡提供時,可彌補各自的不足,明顯增加蛋白質(zhì)的利用率。適量的植物蛋白質(zhì)能抑制動物性脂肪量,減低對動脈硬化的影響,保證必需氨基酸的充分吸收利用。挑食對肝病康復是不利的。
食量要恰當
肝病時消化功能減弱,進食過飽常導致消化不良,也加重肝臟負擔。吃飯八成飽最好,暴飲暴食對肝臟、胃腸功能都不利。
飲食清淡
炒菜應清淡,少放油,少食生冷、刺激性食品,戒煙戒酒。
五、肝炎及康復期患者應選用哪些食品以補充糖、脂肪和蛋白質(zhì)呢?
五谷雜糧等含淀粉類食品以及各種水果類、蜂蜜等,能供給糖,有補充日常生活所需熱量、增進肝臟的解毒功能。芝麻、花生、大豆、菜子、玉米、葵花子、椰子等食品及植物油、蛋黃、牛奶等,可為肝炎患者提供脂肪酸,補充熱量,幫助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魚、蝦、貝類,牛、羊、豬的瘦肉、禽蛋類等,可補充蛋白質(zhì)的食品,它們都能促進肝細胞的修復和再生,補充機體代謝消耗,提供一定熱量。
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的飲食中蛋白質(zhì)含量不宜過高,因為蛋白質(zhì)易在腸道被細菌分解產(chǎn)生氨氣,而氨是導致肝昏迷的重要因素之一。急性肝炎或重癥肝炎恢復期的病人要低糖飲食,否則易發(fā)生脂肪肝。
六、肝炎疫苗接種注意事項
①嚴重過敏體質(zhì)者、有嚴重疾病、免疫缺陷患者嚴禁接種;發(fā)熱或急性感染性疾病患者應推遲接種,待病愈或病情緩解后再接種。
②有條件的在接種乙肝疫苗前可進行乙肝病毒標志的篩查,發(fā)現(xiàn)乙肝病毒標志陽性者不必進行乙肝疫苗的接種。
③甲肝疫苗與乙肝疫苗可同時接種,但必須在不同部位實施接種,嚴禁將二者混在同一注射器內(nèi)接種。
④注意疫苗的冷鏈保存,甲肝減毒活疫苗嚴禁反復凍融。
⑤接種后注意觀察副反應的發(fā)生情況,發(fā)現(xiàn)副反應及時處理并報告當?shù)匦l(wèi)生防病站。
為保證疫苗質(zhì)量和免疫效果,各單位使用的甲肝和乙肝疫苗均由市衛(wèi)生防病中心統(tǒng)一采購并逐級分發(fā),各接種單位和群眾應認真查驗。
七、慢性肝炎日常保健“十二字”
慢性肝炎患者在日常保健中一定要牢記十二字決,即勿過勞、防感染、講營養(yǎng)、常復查。
相關(guān)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