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手機看

        分享

        上焦下寒怎么調(diào)理

        參與醫(yī)生

        北京大學第三醫(yī)院 霍則軍 主任醫(yī)師
        人體分為上、中、下三焦,若患者上焦下寒,通常可采取上熱下寒的治療方法,在臨床上較為常見。正常人群會表現(xiàn)為上寒下熱,即不存在口干舌燥、口舌生瘡等表現(xiàn),而四肢又比較溫暖,屬于正常現(xiàn)象。但部分患者的能量逆流,會表現(xiàn)為口干舌燥、口苦煩躁且四肢冰涼,此時可使用藥物及其他方法進行調(diào)理。在藥物上,患者可使用交泰丸,即黃連與肉桂,使用黃連清上焦的火,使用肉桂溫下焦的陽或散下焦的寒。在此基礎(chǔ)上,患者還可使用針灸的方法進行治療。針刺存在通經(jīng)活絡(luò)、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調(diào)整氣血流動,使上焦的熱到下焦進行溫煦作用,調(diào)整上下并溝通陰陽。此外,患者還可以進行氣功類鍛煉,如意拳站樁功及太極拳等練功方法,均可使人體氣血循環(huán)加快,從而治療上熱下寒。
        相關(guān)視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内黄县| 行唐县| 绥宁县| 凌源市| 北安市| 南木林县| 聂拉木县| 诸暨市| 攀枝花市| 调兵山市| 栖霞市| 临清市| 原阳县| 贺州市| 麟游县| 峨眉山市| 循化| 博湖县| 保山市| 台江县| 都匀市| 洞口县| 栖霞市| 光泽县| 衡山县| 尤溪县| 黄浦区| 哈密市| 丹巴县| 台安县| 定州市| 万源市| 明光市| 德令哈市| 通山县| 方正县| 瓮安县| 蒲城县| 宜兰市| 阿尔山市| 沐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