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規劃》在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方面進行了重大發展、完善和創新,體現了新時期的改革特點和對改革的新認識。
《規劃》將醫改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內容,是“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有機組成部分,首次提出醫改領域要“四個創新”,即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管理創新、技術創新,將醫改作為實現發展方式轉變、完善治理體系、提升治理能力的重要途徑。在基本原則方面,《規劃》提出“堅持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合理劃分政府、社會、個人責任,促進社會共治;強調了“堅持醫療、醫保、醫藥聯動改革”以及“堅持突出重點、試點示范、循序推進”,進一步明確了改革應該遵循的目標、重點、方向和實現路徑。
二、將分級診療置于改革重點任務之首,是對醫療資源配置的系統調整,對緩解供需平衡,構建醫改新格局,解決人民群眾就醫的突出問題具有戰略性意義
《規劃》將分級診療置于改革的首位,有著現實的必要性和深遠意義。2009年新醫改以來,圍繞群眾看病就醫問題開展了一系列工作,“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取得階段性成效,城鄉居民基本醫療有了保障,醫療需求快速釋放,過去的“看病難、看病貴”得到了緩解,而又呈現出新的形式,即“大醫院掛專家號難”、“患者自付費用比例較高”、“大醫院人滿為患,超負荷運轉,基層就診量相對較少”。針對這種情況,將分級診療作為醫改的重中之重進行規劃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