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能否治愈胃炎

          發布時間:2016-04-05   來源:中華康網   

          慢性胃炎是胃黏膜上皮遭受各種致病因子的反復侵襲,從而發生持續性慢性炎癥性改變?,F代醫學對慢性胃炎的治療具有一定的療效,但停療后復發率高,尤其是對慢性萎縮性胃炎,由于病因復雜,病情頑固,目前尚無促進其病理改善的藥物,萎縮病變形成后便很難逆轉,而中醫藥治療本病,療效明顯優于西藥,且能使萎縮的胃捻膜逆轉。夏季三伏天高熱,陽氣旺盛,根據"冬病夏治"的原理,應用芳香化濕、溫陽散寒的藥物進行穴位貼敷、內服,較易祛除脾胃陰寒之邪,對于疾病的治療及轉歸十分有利,可以提高其治愈率。

          一、穴位貼敷法

          穴位貼敷法1:

          取大椎、膈俞、脾俞、胃俞穴。用"冬病夏治消喘膏"。取炙白芥子21份,元胡21份,甘遂12份,細辛12份,生姜適量。上藥烘干,共研細末,過100目篩儲瓶備用。用時取生姜適量,洗凈浸泡后搗碎取汁,再用生姜汁拌和藥粉(藥粉和生姜汁的比例大致為10克:10毫升),拌勻調成。藥膏直徑為1.3厘米、厚約0.3厘米。取適量藥膏攤涂在5厘米x5厘敷紙中心部位,貼敷于大椎、膈俞、脾俞、胃俞穴上。成人每次貼敷的時間為4-6小時,兒童相應縮短。如果局部有燒灼感或疼痛,可以提前揭去。如貼后局部有發癢、發熱舒適感,可多貼幾小時,待藥膏干燥后揭去。貼敷的時間以每年"頭伏"、"中伏"、"末伏"的第1天中午時分為佳,共貼敷3次,一般連續貼治3年。

          此方法具有健牌和胃、理氣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療慢性胃炎。

          穴位貼敷法2:

          取膈俞、脾俞、內關、足三里穴。用"天灸膏l方"。取白芥子、斑蝥各等份,共研極細末,用50%二甲基亞磯調成軟膏。用時取麥粒大小的藥膏,放置于5厘米x5厘米貼敷紙中心,貼敷于膈俞、脾俞、內關、足三里穴上。貼敷時間在每年"頭伏"、"中伏"、"末伏",擇其中午時分,5天貼敷1次,3次為l個療程,必要時可連續貼敷2-3個療程,連續貼治3年。成人每次貼敷的時間為3小時,兒童相應縮短。一般揭去藥膏后即起水炮,逐漸干癟結痂。水泡不可擦破,若破裂,用甲紫涂擦。注意局部清潔,一般不會感染,不留瘢痕。

          此方法具有健牌和胃、祛瘀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療慢性胃炎。

          穴位貼敷法3:

          取大椎、心俞、膈俞、內關穴。用"天灸膏2方"。取白芥子、甘遂、麻黃、細辛、半夏、元胡,各藥等量烘干,共研為細末,過100目篩儲瓶備用。用時取生姜適量,洗凈浸泡后搗碎取汁,再用生姜計拌和藥面(藥面和生姜汁的比例大致為10克:10毫升),拌勻調成膏狀。取藥膏3克,攤涂于5厘米x5厘米貼敷紙中心,在藥膏上面點少許麝香(或冰片),貼敷于大椎、心俞、膈俞、內關穴上。固定3-4小時后取下。每年治療4次,即"頭伏"、"中伏"、"末伏"第l天的當日中午時分各貼敷l次,"末伏"后10天左右再敷貼第4次以鞏固療效,每年4次為1個療程,連續貼敷治療3年。

          此方法具有溫陽通絡、健牌和胃的功效,用于治療慢性胃炎。

        溫馨提示:以上資料僅供參考,具體情況請免費咨詢在線專家 立即咨詢
        簡述胃炎的臨床表現有哪些 
        對于胃炎這種疾病,相信大家并不會感到陌生吧,畢竟這是一種經常在我們生活中“拋頭露面”、影響我們身體健康的疾病。那么,小編想問一下,大家對胃炎了解多少呢?如果您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徐水县| 昌黎县| 和硕县| 平度市| 安庆市| 明溪县| 辽宁省| 庆阳市| 迁西县| 洮南市| 山阳县| 阳曲县| 长垣县| 中方县| 胶州市| 肥城市| 焦作市| 彩票| 左云县| 和政县| 天全县| 丹巴县| 瑞安市| 呼和浩特市| 仙桃市| 张北县| 徐闻县| 大厂| 兴国县| 永和县| 清远市| 家居| 华安县| 玛曲县| 定州市| 磐安县| 宁乡县| 永顺县| 韶山市| 紫金县| 湛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