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臨床癥狀分型辨證治療(轉載)

          發布時間:2015-01-16   來源:中華康網   

          慢性胃炎是指各種原因引起的胃粘膜慢性炎癥性改變,是一種病因尚未完全闡明的慢性胃病,臨床一般分為慢性淺表性、慢性萎縮性與慢性肥厚性3類。由于潰瘍病、胃息肉與胃癌等都可并見慢性胃炎,彼此關系密切,因此加強對慢性胃炎的研究,對于防治上述疾病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松原市中醫院推拿按摩科趙東奇

          中醫根據臨床癥狀進行分型辨證治療,有較好的效果。

          1.肝胃氣滯型 多見于慢性淺表性胃炎、糜爛性胃炎或萎縮性胃炎之初期,多因情志不暢而誘發。胃部飽脹以進食后為甚,或胃部脹痛連脅,噯氣頻作,得矢氣稍適,或惡心欲嘔,口苦泛酸,大便排出不暢等癥,舌邊尖稍紅,苔薄白,脈弦。治宜疏肝和胃、理氣消脹。方用柴胡疏肝散。

          2.脾虛胃熱型 多見于慢性淺表性胃炎、糜爛性胃炎反復發作,或萎縮性胃炎活動期,表現為本虛挾有胃熱,呈虛實寒熱錯雜之象。證見胃部嘈雜,或胃部灼痛,痛無定時,饑時覺痛,飽時覺脹,口苦干而不多飲,納食量減,大便時稀時秘等,舌質淡或淡紅,舌苔薄黃,脈細弦。治宜健脾補氣,和中清胃。方用半夏瀉心湯。

          3.脾胃虛弱型 多見于萎縮性胃炎,或淺表性胃炎久病實證已消除仍余脾虛證。證見胃部虛痞,或隱隱作痛,按之較舒適,喜進熱食,食后腹脹,或嘔吐清涎,面色萎黃,神疲乏力,大便溏薄等,舌質淡、體胖,苔白潤,脈細弱。治宜健脾補氣,溫中和胃。方用香砂六君子湯。

          4.胃陰不足型 多見于慢性萎縮性胃炎,或其他證型胃炎久病久治傷陰所致,證見胃痛日久,胃部微灼痛,或嘈雜不適,口干納呆,或食后飽脹,大便干結,舌質紅少津,苔薄白稍于,脈細數。治宜養陰益胃、緩急止痛。方用益胃湯。

          

        溫馨提示:以上資料僅供參考,具體情況請免費咨詢在線專家 立即咨詢
        簡述胃炎的臨床表現有哪些 
        對于胃炎這種疾病,相信大家并不會感到陌生吧,畢竟這是一種經常在我們生活中“拋頭露面”、影響我們身體健康的疾病。那么,小編想問一下,大家對胃炎了解多少呢?如果您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台北市| 平阳县| 东源县| 股票| 洱源县| 新宁县| 论坛| 鹿泉市| 龙泉市| 昂仁县| 甘谷县| 慈溪市| 沙坪坝区| 丰宁| 青冈县| 黎城县| 临猗县| 葵青区| 波密县| 田阳县| 卢氏县| 眉山市| 盐源县| 陆良县| 邹平县| 滕州市| 清苑县| 夹江县| 南乐县| 双辽市| 历史| 沅江市| 无极县| 嘉善县| 威信县| 临潭县| 香港 | 奈曼旗| 濮阳县| 若尔盖县| 五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