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預防

          發布時間:2016-05-13   來源:中華康網   

          (一)乙型肝炎疫苗預防

          接種乙型肝炎疫苗是預防HBV感染的最有效方法。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種對象主要是新生兒,其次為嬰幼兒和高危人群 (如醫務人員、經常接觸血液的人員、托幼機構工作人員、器官移植患者、經常接受輸血或血液制品者、免疫功能低下者、易發生外傷者、HBsAg陽性者的家庭成員、男同性戀或有多個性伙伴和靜脈藥癮者等)。全程接種共3針,按照0、1、6個月程序,即接種第1針疫苗后,間隔1及6個月注射第2及第3針疫苗。新生兒接種乙型肝炎疫苗越早越好,要求在出生后24h內接種。接種方法為嬰幼兒大腿前部外側肌肉內接種,兒童和成人在上臂三角肌中部肌肉內注射。新生兒和兒童接種重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的劑量為5μg或10μg,成人為10μg或20μg;新生兒和兒童接種重組中國倉鼠卵母 (CHO) 細胞乙型肝炎疫苗為10μg,成人為20μg。單用乙型肝炎疫苗阻斷母嬰傳播的保護率為87.8%。

          對于HBsAg陽性母親的新生兒,應在出生后24 h內盡早接種10μg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同時在不同部位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HBIG) (最好在出生后12 h內,劑量應≥100 IU),可顯著提高阻斷母嬰傳播的效果。也可在出生后12 h內先注射1針HBIG,1個月后再注射第2針HBIG,并同時接種乙型肝炎疫苗10μg,間隔1和6個月后分別接種乙型肝炎疫苗10μg。后者不如前者方便,但其保護率高于前者。新生兒在出生12 h內注射乙型肝炎疫苗和HBIG后,可接受HBsAg陽性的母親哺乳。對HBsAg陰性母親的新生兒可用5μg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對成人建議接種20μg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對免疫功能低下或免疫無應答者,應增加疫苗的接種劑量和針次;3針免疫程序無應答者可再接種3針,于第二次接種3針乙型肝炎疫苗后1~2個月檢測血清中抗-HBs,以判斷其是否產生抗體。

          接種乙型肝炎疫苗后有抗體應答者的保護效果一般至少可持續12年,因此,一般人群不需要進行抗-HBs監測或加強免疫。但對高危人群可進行抗-HBs監測,如抗-HBs < 10 mIU/ml,可給予加強免疫。

          (二) 傳播途經預防

          應大力推廣安全注射 (包括針刺的針具),對牙科器械、內鏡等醫療器具應嚴格消毒。醫務人員應按照醫院感染管理中標準預防 (standard precautions) 的原則,在接觸患者的血液、體液及分泌物時,均應戴手套。各服務行業的理發、刮臉、修腳、穿刺和紋身等用具也應嚴格消毒。注意個人衛生,不共用剃須刀和牙具等。進行正確的性教育,若性伴侶為HBsAg陽性者,應接種乙型肝炎疫苗;對有多個性伴侶者應定期檢查,加強管理,建議其在性交時用安全套。對HBsAg陽性的孕婦,應避免羊膜腔穿刺,縮短分娩時間,保證胎盤的完整性,盡量減少新生兒暴露于母血的機會。

          (三)意外暴露后HBV預防

          在意外接觸HBV感染者的血液和體液后,可按照以下方法處理:

          1.血清學檢測 應立即檢測HBV DNA、HBsAg、抗-HBs、HBeAg、抗-HBe、ALT和AST,并在3和6個月內復查。

          2.主動和被動免疫 如已接種過乙型肝炎疫苗,且已知抗-HBs ≥ 10 mIU/ml者,可不進行特殊處理。 如未接種過乙型肝炎疫苗,或雖接種過乙型肝炎疫苗,但抗-HBs < 10 mIU/ml或抗-HBs水平不詳,應立即注射HBIG 200~400 IU,并同時于不同部位接種乙型肝炎疫苗。

        溫馨提示:以上資料僅供參考,具體情況請免費咨詢在線專家 立即咨詢

          本文延伸閱讀
        病毒性肝炎有哪些典型癥狀 
        病毒性肝炎的癥狀依病情輕重的不同而不同,其具體臨床表現如下所述。一、急性肝炎分為急性黃疸型肝炎和急性無黃疸型肝炎,潛伏期在15天~45天之間,平均25天,總病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滁州市| 吉首市| 延川县| 陵水| 绥宁县| 垣曲县| 苗栗市| 望江县| 济南市| 平遥县| 黄浦区| 红安县| 石渠县| 夹江县| 东安县| 中方县| 津市市| 灵川县| 昔阳县| 朝阳区| 道真| 电白县| 常熟市| 司法| 榆林市| 吉首市| 禄劝| 桐梓县| 莲花县| 泽库县| 佛山市| 额尔古纳市| 桓台县| 沙湾县| 镇平县| 宜宾市| 麻阳| 青铜峡市| 大港区| 临沭县| 巩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