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上公示的同時,湖北還在全省醫療機構開展過度醫療專項整治活動,糾正醫療服務領域存在的過度檢查、過度用藥、過度治療等損害群眾利益的突出問題,規范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行為,嚴格控制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朱洪波說,專項整治范圍是全省二級和二級以上醫療機構,涵蓋公立醫院、民營醫院,二級以下醫療機構參照執行。
“在我們醫院,醫生績效不與開藥、檢查項目掛鉤,而是根據學科門診、住院以及手術業務量綜合確定。”王高華介紹,從2015年開始,該院開展“重讀藥品說明書”考試。每個科室選取5種使用量最多的常用藥物,醫院根據藥物說明書出題,入職10年以內的醫生都必須參加考試。此舉是為了防止醫生開具與疾病不相關或者關聯不大的藥物,也就是“大處方”。
武漢市中心醫院績效分配管理辦法中明確規定,藥品收入不作為科室核算收入,藥占比不得超過醫院總體指標。醫院根據學科特點、歷史因素等,確定藥占比下降比例,并分解給科室,要求所有科室藥占比必須比前一年有所下降。
楊國良介紹,醫院組織臨床藥師對每季度使用量前10名的藥品進行點評,對異常波動者進行專門核實,看使用到底是否合理。對使用量最大的藥品,醫院要求按照上一季度使用量的60%控制;持續3次上榜,將被調整出采購目錄。“2016年第三季度,我們限制了10類藥品。”
在技術層面,醫院建立了合理用藥電子預警管理平臺,對藥品采供銷全程監控。楊國良說:“醫生開處方時,系統會顯示紅黃綠三種燈,一旦出現紅燈,系統就會實時阻斷,醫生開不出藥方,藥品超種類超數量也開不了;系統報警后,藥學部也會跟進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