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5歲的黃阿姨患有胃炎十多年,胃痛時自己吃點藥癥狀就緩解了,可是這次胃痛總也不好,于是黃阿姨來我科就診,做了胃鏡并取了活檢,一查才知得了胃癌!好在及時做了手術,目前狀況還好。其實像黃阿姨這種由胃炎轉化為胃癌的例子并不少見,那么胃炎離胃癌到底有多遠呢?武漢市中心醫院中西醫結合腫瘤科呂秀瑋
引起胃炎最主要的原因是幽門螺桿菌感染。全世界有一半人口感染幽門螺旋桿菌, 67%~80%的胃潰瘍和95%的十二指腸潰瘍是由幽門螺旋桿菌引起的。而長期不愈的胃炎又是胃癌的一個危險因素,在胃癌患者中,60%可檢出幽門螺旋桿菌,根除幽門螺桿菌可減少37%人群發生胃癌。所以及時根除幽門螺桿菌是很有必要的,常用的辦法是三聯療法――克拉霉素+奧美拉唑+阿莫西林。
當然,除了幽門螺桿菌,引起胃癌的危險因素還有很多種,比如飲食習慣、環境污染、恐懼心理等。長期喜食燙食、辛辣及煎炸食物的人很容易造成胃粘膜的損傷,胃粘膜不能及時修復而被腸上皮細胞所代替時便導致了“腸上皮化生”,也就是說胃里長出了本該在腸道才有的細胞,于是正常胃黏膜的分泌功能變成了腸道的吸收功能。由于胃黏膜對所吸收的東西無法解毒,天長日久,胃局部便形成了致癌物質,因此“腸上皮化生”又被稱為“癌前病變”。近年來,“腸上皮化生”的患者越來越多,并且有年輕化趨勢,這和飲食不規律、工作壓力大等都有關系,因此胃癌的發病是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其實,并不是所有的胃炎,所有的“腸上皮化生”都會發展到胃癌這一步,只要廣大患者朋友能夠引起重視,及時治療,胃炎和“腸上皮化生”都有可能逆轉,即使不能逆轉,維持現狀,仍然可以平安的度過此生。所以說胃炎與胃癌的距離取決于我們對它的重視程度,也許還有“十萬八千里”,也許只是“一步之遙”!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