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鏡如血、尿常規一樣已經是一項普及性的常規檢查,隨著醫學科技、社會經濟的發展,胃鏡檢查給病人帶來越來越小的痛苦、越來越便利的臨床檢查。
大多數患者認為胃病是小病,把吃點藥癥狀減輕作為治愈標準,這樣對做胃鏡檢查一拖再拖,而病情則三番五次發作,愈演愈烈,往往直到出現別的癥狀時才決定檢查,這時胃病往往已成為惡性病變晚期,后悔莫及。究其原因是人們把做胃鏡的不適感惡魔化,使病人更加懼怕胃鏡檢查。甘肅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脾胃科吳玉泓
如果患者出現胃、食道、背部不適時,一定要及時根據病情和醫生建議進行胃鏡檢查,千萬不要等到病情惡化時才考慮做胃鏡。另外,專家建議40歲以上的人群每年進行一次胃鏡檢查。特別是有家族史、患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息肉、胃黏膜腸化的病人,應3-6個月進行一次胃鏡檢查。
患者早晨不吃不喝前來進行胃鏡檢查,整個過程3、5分鐘即可進行完畢。
胃鏡檢查具有以下一些臨床價值:
一、提供臨床治療診斷依據:
胃鏡的“確診”有利于選擇治療方法,使治療具有針對性。
二、提供疾病的發展趨勢和預后:
1.慢性淺表性胃炎大多數預后良好;
2.活動期的消化性潰瘍,進一步發展則有可能伴發幽門梗阻、穿孔、出血等合并癥,需要密切觀察,防止意外;
3.中度以上的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息肉、反復發作的消化性潰瘍,屬于胃癌前疾病。
4.病理意義上的食管黏膜胃上皮化生、腸上皮化生、非典型增生等均屬于癌前病變。
5.癌前疾病和癌前病變,均需積極治療、嚴密觀察、定期復查,做到防止病變發展,即使是發生了癌變,也可早期發現,早期根治。
三、提供為防止日后的醫療糾紛的證據:
胃鏡檢查結果為患者提供了科學的診斷,為醫生提供了治療的依據,也就為防止日后的醫療糾紛提供了科學的證據。
四、解除患者的心理疑病癥的猜想:
有些普通胃病的患者懷疑自己患有消化道腫瘤等。治療這種消化道腫瘤疑病癥的最好處方,莫過于胃鏡檢查后一紙排除消化道腫瘤的胃鏡診斷證明書。
五、客觀檢查的硬指標:
評價一種治療胃病的藥物有效性,其最科學的依據就是服藥前后胃鏡檢查中的變化情況。胃鏡檢查是反映療效的主要的客觀指標。
最后,提醒患者克服世俗的觀念---認為只有胃鏡檢出了“情況”才認為你的錢沒白花,醫生的水平也高!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