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汁反流性胃炎是由于膽汁等十二指腸內容物反流入胃,胃粘膜與之接觸而產生的炎癥性病變。主要表現為上腹部灼痛、嘔吐膽汁性液體,甚至體重下降和出血,本病見于胃大部切除胃空腸吻合術后。幽門功能失常和慢性膽道疾病等可導致發病。
1.促胃動力藥物:
常用藥物包括甲氧氯普胺(胃復安)、多潘立酮(嗎叮啉)、莫沙必利(新絡納)等。此類藥物通過促進胃排空,減少膽汁在胃內的停留時間,促進反流物的排空達到療效。
2. 結合膽鹽類藥物:
如達喜(鋁碳酸鎂),通過與膽酸和溶血磷脂酰膽堿結合,繼而減輕膽鹽對胃黏膜的損傷,對膽汁反流性胃炎效果明顯,為臨床上主要用藥;如陰離子交換樹脂(考來烯胺),口服后釋放出氯離子,與膽酸結合,形成不可溶、不吸收的復合物,加速膽鹽及糞便排出,減少胃黏膜損害。
3. 抑制胃酸藥:
胃酸和膽汁有疊加的作用,對胃黏膜的損傷作用強,抑酸藥對膽汁反流者同樣有效。常用的抑酸劑主要為H2受體阻斷劑(H2RA)及質子泵抑制劑(PPI)。前者能阻止組胺與其H2受體相結合,使壁細胞分泌胃酸減少,常用藥物包括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后者則能阻止胞質內H- K 交換,減少H排出,其抑酸作用遠優于H2受體阻斷劑。常用藥物包括奧美拉唑、蘭索拉唑、雷貝拉唑泮、托拉唑、及埃索美拉唑,療程一般為2周。
4. 抗幽門螺桿菌治療:
幽門螺桿菌感染引可以起胃黏膜炎癥,膽汁反流性胃炎可與幽門螺桿菌感染并存。因此,對膽汁反流性胃炎合并HP感染者的治療,在常規應用抑酸劑、胃黏膜保護劑和胃動力藥物的同時.還應首先考慮根除幽門螺桿菌。這不但有利于疾病的愈合,更可減少誘發癌變的可能。
良好的飲食習慣是預防的關鍵
1、飲食療法飲食要清淡,不吃油膩食物,以免刺激膽汁分泌增多,加重反流和病情。注意少量多餐吃低脂飲食,可減少進食后反流癥狀發生的頻率。應細嚼慢咽,忌暴飲暴食。避免飲釅茶、烈酒、濃咖啡和進食辛辣、過冷、過熱和粗糙食物。
2、去除某些加重病情的因素包括戒煙、避免情緒緊張和不服用對胃黏膜有刺激的藥物,如阿司匹林、消炎痛、去痛片和保泰松等。
3、改變不良睡姿:有人睡眠時喜歡將兩上臂上舉或枕于頭下,這樣可引起膈肌抬高,胃內壓力隨之增加,使胃液逆流而上。同時,:床頭墊高15~20cm有助于減輕夜間胃液反流。
治療膽汁反流性胃炎不僅要通過藥物進行治療,更應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進食低脂高蛋白飲食,如牛奶、豆類和魚類。避免油膩過飽飲食,宜少量多餐。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