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治療膽汁反流性胃炎

          發布時間:2016-04-11   來源:中華康網   

          組方―:柴胡10克,白芍15克,黃芩6克,當歸10克,枳殼10克,木香10克,黨參20克,炒白術20克,白茯苓15克,元胡10克,姜半夏10克,代赭石(先煎)20克,云南白藥(分服)1克,炙甘草6克。

          加減:1、胃脘冷痛,舌苔白膩者,加高良姜、制香附。

          2、口苦,苔黃膩,幽門螺桿菌陽性者,加黃連、吳茱萸。

          3、胃脘痛,大便秘結不暢,舌苔黃膩者,去姜半夏,加蒲公英、制大黃。

          4、右脅脹痛,苔薄黃膩,有膽囊炎和膽石癥病史者,加烏梅、郁金、金錢草。

          主治:肝郁脾虛型膽汁反流性胃炎。用法:先將上藥用冷水浸泡30分鐘,再以沙鍋煎煮。每劑藥2次,每次煎沸后再用文火煎30分鐘,每次取汁200毫升,2次藥汁混合后分早、中、晚3次飯前1小時服用。其中云南白藥用溫開水調成糊狀,分2次藥前服用。

          組方二:大黃10~30克,萊菔子30克,代赭石(先煎)30克,麥芽30克,金錢草24克,白芍24克,白術15克,藿香15克,枳殼10克,砂仁10克,厚樸10克,甘草6克。

          加減:1、泛酸者,加黃連、吳茱萸。

          2、嘔吐反胃者,加半夏、茯苓、旋覆花。

          3、腸鳴,便溏者,去大黃、金錢草,加良姜、吳茱萸、肉桂。

          主治:膽汁反流性胃炎。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組方三:柴胡10克,枳實10克,白芍10克,姜黃10克,莪術10克,陳皮10克,法半夏10克,金錢草20克,丹參15克,茯苓15克,桔梗6克,甘草6克,大黃4克。

          主治:膽汁反流性胃炎。

          用法:上藥先用清水浸泡半小時,煎煮2次,藥液對勻后分2次服,每日1劑,服藥1周后將上藥研為極細末,每日服3次,每次服飯前6克。

          組方四:炒白術100克,桂枝100克,吳茱萸80克,生甘草80克,元胡50克,生龍骨50克。

          主治:膽汁反流性胃炎,上腹部隱痛,飯后加重,吐黃色苦味黏液樣物,舌質淡,苔白膩,脈弦滑。

          用法:上藥共研細末,過120目篩,裝瓶備用。每次5克,每日3次,用紅棗5枚、生姜3片煎湯,于飯前半小時沖服。若伴有胃黏膜腸上皮輕度化生則須服藥5周左右。服藥期間忌飲酒。

          組方五:茵陳15克,郁金15克,山梔子10克,旋覆花(包)10克,生甘草10克,酒制大黃12克。

          主治:膽汁反流性胃炎,胃脘部疼痛,痛時牽引兩脅,食后脹痛明顯,口苦噯氣,大便不爽,舌質暗,苔白膩或黃膩,脈弦滑。

          用法:水煎,每日1劑,分2次服。服用本方忌食辛辣,忌生氣、憤怒等不良精神刺激。若喜熱食,胃脘喜按喜暖,大便稀溏者不宜用。

          組方六:元胡20克,代赭石15克,旋覆花(包)10克,炒柴胡10克,生白芍15克,白術12克,炒枳實12克,法半夏8克,黃連(吳茱萸炒)5克,熟大黃6克。

          主治:膽汁反流性胃炎,胃脘痞滿灼痛,或陣發性劇痛,痛甚時嘔吐苦水及少量食物殘渣則緩解,入夜嘈雜泛酸,時有心煩口苦,舌質紅,苔黃膩,脈弦。

          用法:每日1劑,加水1000毫升,煎取濃汁300毫升,分3次服。或用上方制為丸,每次18克,每日2次,連用3個月。服用本方癥狀減輕后宜堅持用藥3個月,以徹底治愈為佳。

        溫馨提示:以上資料僅供參考,具體情況請免費咨詢在線專家 立即咨詢
        認識膽汁反流性胃炎 
        膽汁反流性胃炎亦稱堿性反流性胃炎,是指由幽門括約肌功能失調或行降低幽門功能的手術等原因造成含有膽汁、胰液等十二指腸內容物流入胃,使胃黏膜產生炎癥、糜爛和出血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夏邑县| 文水县| 龙泉市| 潢川县| 海伦市| 万安县| 渭源县| 西盟| 栖霞市| 柳州市| 南部县| 金堂县| 浦县| 安义县| 淮北市| 四子王旗| 芦溪县| 张家港市| 耒阳市| 齐河县| 黄山市| 秦安县| 灵山县| 韶关市| 霍林郭勒市| 辉南县| 榆林市| 赤壁市| 枣强县| 公安县| 吐鲁番市| 衡阳市| 绵阳市| 鲜城| 肥东县| 柘城县| 贵定县| 易门县| 西藏| 兰坪| 赞皇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