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由于內鏡技術的快速普及,診斷為膽汁反流性胃炎的患者越來越多,但是對于膽汁反流的認識卻知之甚少。很多患者拿著檢查報告奔走于各家醫(yī)院,尋求“靈丹妙藥”,希望藥到病除,早日擺脫病魔的折磨。
那么什么是膽汁反流呢?
我們知道,正常情況下,膽汁由肝臟產生,經過膽管和膽囊分泌入十二指腸,是正常十二指腸內容物的主要成分之一,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在消化吸收方面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膽汁對胃黏膜來說卻是具有損傷作用的物質。所以長時間的大量的膽汁反流往往會引起胃黏膜的糜爛、潰瘍或癌變。
研究發(fā)現,十二指腸胃反流(duodenogastric reflux, DGR)和十二指腸胃食管反流(duodenogastresophageal reflux,DGER)臨床十分常見,反流液中腸液、膽汁、胰液和胃酸、胃蛋白酶等各成分均可能造成胃黏膜損傷,其中,膽汁的損害作用近年來受到廣大重視。
那么怎樣來預防和治療膽汁反流呢?
一、一般治療:
盡量去除引起膽汁反流的因素,如飲酒、吸煙以及刺激性食物和飲品。保持樂觀的情緒,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和衛(wèi)生習慣,主張食用蔬菜、綠茶和富含葉酸和胡蘿卜素的食物,有研究發(fā)現長期補充抗氧化劑、維生素、葉酸和胡蘿卜素對預防和阻斷胃黏膜萎縮有一定的作用。
二、 應用胃黏膜保護劑
針對膽汁反流對胃黏膜損害的作用,近年來,人們開始重視胃黏膜保護作用。如:
1. 前列腺素E:對胃黏膜細胞有保護作用,可刺激粘液和HCO3-的分泌,擴張血管,促進粘膜的血循環(huán),抑制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增加外源性PGE1。
2. 替普瑞酮:為一種萜類物質,能促進胃黏膜微粒體中糖脂質中間體的生物合成,進而加速胃黏膜及胃黏液層中主要的粘膜修復因子即高分子糖蛋白的合成,提高粘液中磷脂質濃度,從而提高粘膜的防御功能。
3. 十六角蒙脫石(思密達):主要是加強胃黏膜屏障作用,固定抑制并消除病毒和病菌的作用,吸附消化道內氣體,抵抗各種攻擊因子的侵襲。
三、減少膽汁吸收和改善胃動力
1. 減少膽汁吸收的藥物
(1)考來烯胺(消膽胺):可在腸道與膽汁酸形成螯合物,隨糞便排出,排出膽酸的量比正常多3~4倍。可絡合反流至胃內的膽鹽,防止膽汁酸破壞胃黏膜屏障。
(2)硫糖鋁:可與胃蛋白酶絡合抑制該酶活性,并能與胃黏膜的粘蛋白絡合形成保護膜,也可與膽汁酸及溶血卵磷脂結合,可用于治療膽汁反流。
(3)熊去氧膽酸(UDCA):具有良好的利膽作用,可松弛膽道括約肌而發(fā)揮排泄膽汁的作用。膽汁中對胃黏膜最有毒害作用的是去氧膽酸和石膽酸。在膽汁反流患者胃液中膽汁酸以膽酸和去氧膽酸為主,UDCA僅占1%。服用UDCA,胃液中膽汁酸以UDCA為主,而膽酸、去氧膽酸和石膽酸濃度明顯下降,從而減輕后兩者對胃黏膜的損害作用。
(4)鋁碳酸鎂:是新型結合膽酸的藥物,含有特殊層狀網絡結構,能吸附和結合胃蛋白酶、膽酸、溶血卵磷脂等,從而減弱了粘膜損傷因子的攻擊。它能促進粘液分泌,促進胃黏膜細胞保護性前列腺素如PGI的合成和釋放,促進粘膜血流,能迅速中和胃酸。另一方面,它能結合碳酸氫鹽并轉化入碳酸氫鹽儲池,類似生理性胃黏膜屏障保護機制。在酸性環(huán)境中與膽汁酸結合,清除了膽汁酸對胃黏膜的損害,并能在腸內堿性環(huán)境中釋放膽汁酸,從不影響膽汁酸的肝腸循環(huán)。
2. 促進胃腸動力的藥物: 如甲氧氯普胺(胃復安)、多潘立酮(嗎丁啉)、西沙比利片、莫沙必利以及六味安消散等藥物均可增強胃體和胃竇部收縮,增加胃的張力,改善胃竇部和十二指腸的協調作用,加速胃排空,防治膽汁反流,調節(jié)和恢復胃腸運動。
(四)外科手術:
消化性潰瘍進行胃大部切除術,尤其是BillrothII術后腫瘤發(fā)生率增高,因此,目前對潰瘍病變主要采用藥物治療為主。但對于早期胃癌行胃癌的胃切除術的選擇有眾多的研究表明,以抗膽汁反流的術式如RouxY術能明顯減輕患者膽汁反流,理論上將有助于降低殘胃腫瘤發(fā)生率。國內許多研究也證明這一點。
因此,對于胃遠端的手術建議選擇抗膽汁反流的術式以減少膽汁反流。
總之,膽汁反流與胃癌、胃潰瘍、糜爛性胃炎等的關系是目前研究熱點之一。盡管其發(fā)生機制不完全清楚,預防和治療也無特效措施,但已經逐漸引起重視。
就膽汁反流的致癌機理,如何有效減少或控制膽汁反流的研究是非常有現實意義的,都將有助于膽汁反流病的防治,降低胃癌發(fā)生率。
治療膽汁反流性胃炎最好去三甲醫(yī)院,不要輕易相信一些小醫(yī)院。膽汁反流性胃炎的預防和治療,需要信心、細心、耐心和決心。不要一旦診斷就無所適從、焦慮著急,寄希望于“靈丹妙藥”,希望“妙手回春”。急功近利的治療方法應該說是不存在的。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