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病人在發生此病后對肢體的行動困難,及正常的生活都帶來了不小的影響,所以大家都積極的想把此病更快的治愈,具體應該怎么治療呢?其實在臨床當中對于骨折的治療有分期階段去一步一步進行的。那么,對于骨折的治療具體分為哪三個時期呢?
一。骨折前期
骨折后,因骨折本身及鄰近組織的血管斷裂出血,在骨折部位形成血腫。血腫于傷后6-8小時即開始凝結成血凝塊,這種血凝塊加上代謝中的分解產物共同引起骨折局部的循環中斷。中醫認為,淤不去則新不能生。加之局部循環不通暢而出現疼痛等癥。故本階段可以“活血化淤,通絡止痛”為指導思想進行用藥。方藥如:桃仁,紅花,乳香,沒藥,自然銅,土鱉,續斷,骨碎補等,再配合患者身體的具體情況靈活加減。
二。骨折中期
本期為新生,骨合階段。骨折端原始骨痂逐漸形成。而骨痂中的血管,破骨C,成骨C侵入骨折端一方面使骨樣組織逐漸經過鈣化而形成骨組織。一方面繼續清除壞死骨組織。因此,本期的用藥應以“接骨續損”為指導思想,佐以祛淤活血。用藥如:當歸,熟地,補骨脂,鹿角膠等培補肝腎氣血,并有調節內分泌系統功能的作用。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同時,可佐以桃仁,紅花,乳香,沒藥,橘絡等以活血通絡。
三。骨折后期
本期骨折部位的原始骨痂進一步改造,成骨C增加。新生骨小梁也增加,且逐漸排列規則和逐漸變得致密。而骨折端無菌壞死部分經過血管和成骨C,破骨C的侵入進行壞死骨的清除和形成新骨的逐漸替代。骨折部位形成為骨性連接一般需要8-12周。故本期治療應以“強筋壯骨”為指導思想。用藥可以補肝益腎為主。同時,應考慮,骨折后期,氣血虛弱,絡拘攣。(或為風寒濕邪侵襲)氣血不得通暢,肢節痹痛。故須溫行氣血,祛風寒濕,舒筋活絡。一般常采用辛溫祛邪佐以行氣活血藥物。如:桂枝,秦艽,羌活,獨活,川芎,草烏,威靈仙,海風藤,絡石藤,寬筋藤,千年健等。“治風先治血”故有時還需配合:行氣活血,補益氣血,舒筋絡利關節三方面同時佐以補益肝腎之藥。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