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癜性腎炎是一種常見于小兒的腎臟疾病,孩子出現過敏性紫癜后不久,常常就會發生。孩子出現肉眼可見的血色尿,或者尿檢時發現尿蛋白,就應考慮是不是發生紫癜性腎炎了。那么,小兒紫癜性腎炎應當如何診斷,必須要做腎穿刺嗎?紫癜性腎炎會變成尿毒癥嗎?近日,記者就紫癜性腎炎患兒家長最關心的幾個問題采訪了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腎內科的楊華彬教授,現將訪談內容整理于下。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腎內科楊華彬
過敏性紫癜后出現血尿,就是紫癜性腎炎嗎?
紫癜性腎炎是過敏性紫癜產生的多種損傷因子累及腎臟所導致的疾病。楊教授指出,如果孩子得了過敏性紫癜,6個月以內又出現了腎損害,即可診斷紫癜性腎炎。有些孩子可能出現皮疹、關節痛、腹痛等過敏性紫癜癥狀后,很快就出現血尿、蛋白尿;也可能在3~6個月后才出現,這兩種情況都屬于紫癜性腎炎。
也有部分患兒因體檢發現血尿及(或)蛋白尿就診,追問病史可發現孩子在幾個月前患過過敏性紫癜,也可以認為是紫癜性腎炎。
但是,患過敏性紫癜的孩子就算沒有出現蛋白尿、血尿,也不能完全排除紫癜性腎炎的可能。為了避免可能出現的腎損害,醫生建議檢測孩子的尿微量白蛋白,這項檢測比尿常規尿蛋白檢測更敏感,比24小時尿蛋白定量檢測更方便。臨床上也常通過β2微球蛋白、尿視黃醇結合蛋白、NAG酶等“尿腎功”指標來檢測腎小管-腎間質是否受到傷害,還可以應用腎臟B超來檢測腎形態學的改變,綜合判斷過敏性紫癜是否造成孩子的腎臟損傷。
確診紫癜性腎炎,一定要做腎穿刺嗎?
腎穿刺(腎病理檢查)可以判斷紫癜性腎炎的嚴重程度,是指導治療以及判斷疾病預后最有效的方法。如果孩子尿蛋白較高(每公斤體重24小時尿蛋白在50mg以上),腎功能損傷較重,或是用藥效果一直不好,那么,在無禁忌證的情況下,建議讓孩子做腎穿刺、取得腎組織標本送腎病理檢查。腎病理檢查是診斷和判斷紫癜性腎炎病情嚴重程度的“金標準”。
但是,由于腎穿刺是一種有創檢查,家長常心存顧慮,或是考慮到經濟問題,如果孩子的癥狀不是很嚴重,也可以先不做,醫生先按經驗及一般通用方案治療。
如果近期(如1~2個月內)在其他醫院做過腎穿刺,而穿刺后制定的治療方案仍未見效,在轉院就診時,一定要帶上原醫院的腎病理檢查報告給接診醫生參考,以便調整治療方案,不必再做一次腎穿刺。但如果孩子在就診時處于腎炎急劇進展加重期,有高血壓、大量蛋白尿及腎功能迅速損害等癥狀,提示病情較原來腎穿刺時已有新的較大變化,此時,家長要接受醫生的建議、考慮再做一次,以明確腎損傷是否進一步惡化。
如果孩子需要做腎穿刺,可以在就診當天登記預約床位(一般需要等待1~3天),入院后醫生會詳細告知家長腎穿刺的目的、風險,同時教孩子學習俯臥呼吸、屏氣等,以保證穿刺的成功率。穿刺完畢后,需要留院觀察24小時,以及時發現和處理可能出現的并發癥。一般在入院后第二、三天就可以進行腎穿刺了。
紫癜性腎炎會導致尿毒癥嗎?
小兒紫癜性腎炎大多數預后良好,一般在起病后6個月到2年內康復,其余患兒僅留下輕微尿檢異常,需要長期追蹤觀察。部分孩子在腎炎急性期可能會出現高血壓、腎功能損害,但只是暫時性的,病情好轉后血壓及腎功能就會恢復正常。少數孩子起病時癥狀就很嚴重,腎穿刺腎病理檢查顯示腎小球新月體在75%以上,說明腎臟已遭到嚴重破壞,這樣的患兒很快就會出現急性腎衰及慢性尿毒癥。
紫癜性腎炎若已經治愈,就不會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及日后結婚生子,更不會出現尿毒癥。但有少部分患兒可遷延不愈,發展成腎功能不全及尿毒癥的也為數不少(約占小兒尿毒癥的14 %)。據長期預后的統計研究,約1%~3%的紫癜性腎炎患兒可進展至尿毒癥,約20%~35%出現慢性腎臟病。持續腎損害危險因素與嚴重蛋白尿及腎炎腎病的癥狀相關。嚴重腎臟病或尿毒癥的預測因素包括以下方面:血便;持續皮疹;腎炎加腎病綜合征表現(50%的患者10年內進展至尿毒癥);腎組織病理提示腎小球廣泛新月體形成;表現為腎病綜合征、高血壓、腎功能迅速惡化者,腎組織見到大部分腎小球周緣新月體者。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