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運動骨折,如足球,容易發生斷肢、斷牙、斷耳等情形,處理不好會引起其他骨科疾病,用干凈的布或紙保留好斷肢、斷耳和斷牙,及時就醫。牙齒需要用鹽水清洗、泡等,馬上去醫院,爭取時間,爭取種活。
頭顱創傷有以下三種情況:
第一,顱底骨折,表現癥狀:頭疼、頭暈、惡心、嘔吐、七竅出血。此時要充分引流,血一樣的分泌物不能堵,因為有細菌,容易顱內感染,腦膜炎等。趕快送醫院。第二,腦內出血,表現癥狀為頭部外傷后,病人昏迷,無意識,一段時間后病人清醒,一段時間后又昏迷。緊急送醫院。
第三,腦震蕩,指頭部受天外力打擊或碰撞到堅硬物體,使腦神經細胞、纖維受到過度震動。此類創傷是頭部創傷中傷勢最輕的,也是最常見的。表現為短暫昏迷,十幾秒意識不清,很快就醒了,并伴隨頭暈、惡心等。可分為輕度、中度和重度腦震蕩。對輕度腦震蕩的病人,安靜臥床休息一、二天后,可在一星期后參加適當的活動。對中、重度的腦震蕩,要保持傷員絕對安靜,仰臥在平坦的地方,頭部冷敷,注意保暖,及時送醫院治療。
還有一點算不得運動損傷,但運動過程中卻常常遇到,這里一并闡述,即鍛煉后第二天出現肌肉酸痛的現象。這種一般在鍛煉后24小時后出現的肌肉酸痛在運動醫學上稱為"延遲性肌肉酸痛癥"。這種現象一般由于運動者平時鍛煉較少產生的,經過一段時間會自動消失。采用局部溫熱(鍛煉后用溫熱水泡洗)和涂擦藥物(局部涂擦油劑、糊劑或按摩擦劑)均可減輕疼痛。或做牽伸肌肉的運動,牽伸肌肉可加速肌肉的放松和拮抗肌的緩解,有助于緊張肌肉的恢復。
受傷經過處理恢復后,還應合理安排傷后訓練。實踐證明,受傷后恰當安排訓練,能促進傷肢的血液循環,改善受傷組織的代謝,加速瘀血和滲出液的吸收,促進損傷組織的修復。同時可防止或減輕肌肉發生廢用性萎縮和受傷組織的松弛,加強關節的穩定性和適應性,合理安排傷后訓練,還能保持肌肉塊不消減和良好的訓練狀態,以利傷愈后盡快投入正常訓練,防止因傷停訓而引起的各種疾病。
安排傷后訓練應注意以下幾點:
1、減輕傷處負擔。不僅不要做影響受傷部位的動作,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也應注意不給傷處增加負擔。
2、未受傷部位的訓練不宜過量。這是為了避免這些部位負擔過重,從而引起新的傷害或過度訓練。
3、避傷訓練。例如,受傷的頸部肌肉妨礙了深蹲的順利進行,即可用半蹲代替。臥推時肩關節鎖緊,會涉及傷痛的肩部肌肉,若只做半程動作,肩部就不會感到疼痛了。避傷訓練目的是要加強對受傷部位的保護。因此,要隨時注意傷處的變化。一旦有不良反應,即應停止訓練,以使傷部得到休息。
4、受傷后恢復訓練時,運動量要逐漸增加,以加強對傷處的保護。還應注意關節可能變僵或變形,加強關節活動,使其逐漸適應訓練。
此外,還要適當學習一些按摩療法。按摩是治療運動損傷的重要手段,不僅療效顯著,而且經濟、簡便。按摩有舒筋活絡,宣通氣血;緩解痙孿,減輕疼痛;活血化瘀,消除腫脹;消散硬結,剝離粘連;順筋正骨,整形復位,等等功用,還能使脫位關節整復,滑脫的肌腱復位,使神經、肌纖維、韌帶微細錯位理正。
掌握了一定的處理運動骨折的方法,不但能減少體育運動乃至野外活動過程中的意外傷害,還能救己助人,增強人際的融洽。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