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干骨折的早期功能鍛煉

          發布時間:2016-03-25   來源:中華康網   

          股骨干骨折是包括自股骨小粗隆至股骨髁上部位的骨折,約占全身骨折的6%,多發生于20~40歲的青壯年。膝關節是全身最為復雜的關節,股骨干骨折術后由于外固定時間較長,容易造成膝關節伸直性功能障礙,給患者的生活帶來極大不便。下面是某醫院在2001年4月~2003年4月,對住院的股骨干骨折患者實行膝關節早期功能鍛煉的指導,并且隨機分組對照比較,過程和結果如下顯示:

          住院的56例患者中,均為股骨干中段或中上段骨折,均采用切開復位內固定治療,隨機抽樣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28例。試驗組男21例,女7例,年齡24~54歲,平均34歲。對照組男18例,女10例,年齡21~62歲,平均36歲。兩組在年齡、病史、治療方法、男女比例方面均有可比性。住院時間最短6周,最長12周,平均住院時間10周左右。

          手術后1周實驗組即開始在醫生的指導與幫助下每日進行患肢功能鍛煉,一般術后鍛煉可分為三期。

          【初期】 術后1~2周。這時期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虛弱,術區疼痛,對牽引石膏等外固定不習慣,常不能或不敢做全身或患肢活動。因此病人應以休息為主,通過向病人宣傳,使病人真正了解鍛煉的重要意義和具體方法,盡早恢復活動。這一時期的鍛煉以患肢肌肉舒縮活動為主。即在外固定情況下,鼓勵病人做股四頭肌等長收縮,每天鍛煉約400次,每次持續約2s,在患者家屬幫助下被動牽拉髕韌帶,每天約100次左右,髕骨移動范圍約2cm左右,同時還應練習踝關節和足部其它小關節。

          【中期】從手術切口愈合,拆線到去除外固定物一段時間,這段時間也是骨、關節、韌帶、肌腱等組織愈合的過程。從約4周以后,在醫生幫助下拍片檢查,如骨折端2~3側都可見骨痂,且局部無壓痛,即可在不負重情況下在床面去除石膏外固定后,先被動屈伸膝關節,病人足跟不離床面情況下,患者家屬幫助抬高膝關節,一次抬高10cm左右,維持約5s,以便鍛煉屈膝關節肌肉力量,直到膝關節能屈曲約100°位左右。

          【后期】 從骨、關節等組織的傷病已經愈合起到全身,局部恢復正常功能。約10周左右病人可逐漸下地負重,增加膝關節的活動范圍和力量,這時應先拍片復查骨折愈合情況,如骨折斷端已有骨性骨痂,已達到臨床愈合標準 [1] 。病人可先在外力幫助下練習屈膝下蹲,行走時仍需下肢輕度外展,防止出現內固定斷裂和再骨折,骨折愈合這一階段需要約6周左右。由于病人在達到能屈膝至約100°左右,生活基本能自理。

          根據膝關節功能鍛煉的目標 ,分別于術后1周與12周對兩組膝關節進行功能評分。1分最好,患者能屈膝到125°,8分最差,膝關節僵硬。從兩組術后1周與12周的膝關節功能評分的對比,說明膝關節早期功能鍛煉有利于股骨干骨折術后膝關節功能恢復,減少膝關節功能障礙的發生。

                   

        溫馨提示:以上資料僅供參考,具體情況請免費咨詢在線專家 立即咨詢

          本文延伸閱讀
        骨折的并發癥是什么 
        骨折是指骨結構的連續性完全或部分斷裂,常見的骨折并發癥有腫脹,休克,感染等,下面關于骨折并發癥的具體介紹,患者可以參考一下。1、早期并發癥(1)休克:嚴重損傷,...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万源市| 巴东县| 台中市| 佳木斯市| 夏邑县| 富锦市| 华容县| 临西县| 潜山县| 彝良县| 洛浦县| 尖扎县| 平山县| 昔阳县| 朝阳区| 曲沃县| 沽源县| 乌苏市| 凤山市| 成都市| 资溪县| 平和县| 山西省| 临江市| 太白县| 休宁县| 镇安县| 绍兴县| 阿克苏市| 普洱| 胶州市| 阿图什市| 余江县| 甘泉县| 岢岚县| 张家港市| 那坡县| 沙坪坝区| 古浪县| 安平县| 塘沽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