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腸胃反流及膽汁反流性胃炎檢查

          發布時間:2015-08-23   來源:中華康網   
        十二指腸胃反流及膽汁反流性胃炎應該做哪些檢查?人們采用許多技術檢測和評估DGR,并試圖判別生理性DGR與病理性DGR,近年來由于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發展,使得臨床上能較客觀的評估DGR。 1.胃內pH值監測 24h胃內pH值連續監測可作為檢測DGR的一種有效方法,試驗在近似生理條件下進行,可獲得白晝(包括進餐,餐后),夜間24h立,臥位的全部資料,正常人空腹時胃內pH值很少>2,進食及餐后pH升高,進餐可使胃內pH值升至4.0以上,約30~40min左右回到基線.在后半夜或清晨可見短時的pH值升高,pH值從基線上升至4~6,有人將此稱之為pH逆轉現象或胃液堿化,可能與十二指腸胃反流有關,也有人認為與迷走神經活動減弱有關或與泌酸功能低下有關,國內龔均等研究報告健康人空腹胃液pH在2.0左右,日間有3次與飲食有關的pH值上升,凌晨0∶40~4∶33有自發的pH值上升可能與十二指腸胃反流有關,有研究表明正常人也存在DGR,但持續時間短,約1h左右,發生次數較少,<3次/d,由于胃內,pH值個體差異變動較大,且影響因素眾多,如胃酸,飲食緩沖,胃排空,咽下唾液,自發性反流等,使建立合適的DGR診斷標準顯得非常困難,至今國內外尚無如胃食管反流(GER)那樣建立具體的,較統一的DGR診斷指標,有作者曾對30例慢性胃炎,10例自愿受試者作24h胃內pH值監測,結果如表1所示,表明DGR( )者pH>4以上的時間明顯增多。   ,   2.胃液Na 測定 十二指腸液Na 濃度較高,并穩定在146mmol/L左右,比腸液中膽汁的濃度還穩定(膽汁是間斷的從膽道排入腸道),同時反流入胃中的Na 不被胃酸破壞和失活,并具備檢測方便的特點,可作為DGR的一個診斷指標,有人研究,在胃腔pH值監測同時抽取胃液定時測定其Na 和膽酸含量,發現三者之間有良好的線性關系,Na 濃度的檢測不失為判斷DGR的一種簡單易行的方法,本院曾對DGR( )胃炎組(28例)和DGR(-)胃炎組(24例)測定空腹胃液Na 濃度,DGR( )組為(62.87±8.31)mmol/L,DGR(-)組為(32.18±4.67)mmol/L,2組Na 含量相差顯著(P<0.01)。 3.空腹胃液膽酸測定 膽酸常見于有DGR的胃內,且不被胃酸破壞,可作為十二指腸液的“標記物”,測定其在胃液內的濃度對了解反流程度有重要意義,但是插管過程的刺激易造成人為反流,即使抽取空腹胃液,其膽酸含量將受影響,可出現假陽性結果;另一方面,十二指腸液中出現膽汁依賴于膽囊的排空,膽汁若不排泄入十二指腸,會造成假陰性結果,應用99mTc-EHIDA掃描顯示膽囊收縮平均間隔時間為70min,因而持續收集胃液,測定其膽酸含量可提高DGR診斷的陽性率,有作者采用持續抽吸胃液90min,以總膽汁酸量≥100μmol/h或膽酸濃度≥1000μmol/L為診斷DGR的標準,與放射性核素相比較,前者符合率為80%,后者為70%。 4.微量膽紅素測定 24h膽汁反流監測儀(24-hour bile reflux monitor ing)DGR物中的主要成分是堿性腸液,膽汁及胰酶等,用膽紅素的存在來評估是否有DGR發生,生理性抑病理性,晚近應用光纖維傳感技術設計的微量膽紅素檢測儀(fideroptic technique for 24-hour bile reflux monitoring)(Bilitec,2000)問世,膽紅素的特征吸收光譜峰值在450nm,應用此技術,不僅可以定性DGR,同時也可定量膽汁反流的多少,通過多項參數的分析,對評估膽汁反流有重要意義,同時也可監測胃食管膽汁反流的情況,常用于Barrett食管,酸性反流藥物治療無效的食管炎,胃切除后殘胃炎的評價等,檢查時需空腹6h以上,從鼻腔插管,將傳感器置于下食管括約肌下5cm處,進標準餐(限制酒精,飲料和酸性食物以及色素等)固定導管,佩帶式記錄儀進行24h可移動式監測,結果經微機軟件處理分析包括24h膽汁反流總次數,反流超過5min的次數,最長反流時間以及反流總時間的百分比等,該技術所檢測的是膽汁反流,因此受MMC時相的影響,在某些肝病如先天體質性黃疸(Gilbert病和Dubin Johnson綜合征)時則不適用,另外,在酸性環境中,由于膽紅素轉化為二聚體,光吸收峰值由453nm變為400nm,其檢測值將降低。 1.胃鏡和組織學檢查 胃鏡下可直接觀察到膽汁反流,胃黏膜被染成黃色,并可見胃黏膜充血水腫呈顆粒狀,血管改變較明顯,組織脆弱或有糜爛,壞死及出血灶,組織學檢查:除有明顯的炎細胞浸潤外,尚可見到小片狀糜爛,壞死,腸化生,不典型增生等改變,內鏡可了解反流的程度,胃炎的嚴重性,但內鏡下不能定量,且內鏡檢查本身可引起反流的發生,因此有較高的假陽性率出現。 2.放射學檢查 早期診斷DGR是采用插管法,將導管插入十二指腸,注入硫酸鋇溶液,在X線透視下觀察鋇劑反流入胃的情況,由于插管導致的患者不適感和對幽門生理功能的影響,且在判斷常常時有主觀色彩,因此假陽性率較高,現今此法基本被廢除。 3.胃腸壓力測定 用壓力傳感器或灌注式導管測定胃竇,幽門及十二指腸壺腹部的壓力,DGR患者大多數有胃竇,幽門壓力降低,十二指腸壺腹部壓力上升。 4.胃內堿灌注激惹試驗 當胃內灌注堿性溶液(0.1N NaOH 20ml/次)后出現上腹痛,伴有或不伴有惡心者均列為灌注陽性,此試驗敏感,簡單易行并具有特異性。 5.核素檢查 采用通過肝由膽汁排泄的核素閃爍圖,非侵入地測定反流,無機械刺激且在近似生理條件下進行,能較精確的測定有無反流及反流量,目前國內外學者一致認為99mTcEHIDA放射性核素掃描技術是DGR定量的“金指標”,優于胃鏡檢查及空腹膽酸測定,本方法敏感性較高,當胃內放射性與靜脈注入總量比率>1%時即呈陽性,且重復性好(75%),已成為十分有價值的研究工具和臨床診斷手段。但放射性核素檢查也有一定缺陷,因胃的解剖位置難以準確定位而降低了此技術的準確性,以致影響DGR的定量結果,胃的核素集中區常常難以代表胃的真實輪廓,特別是胃竇部更難以描繪,肝,十二指腸-腸襻的覆蓋也將影響其準確性,雖然可以限定范圍,但這些區域的活性常不恒定,患者臥位或立位時身體活動加大核素集中區判定的難度,以上諸因素,可造成診斷偏差。 6.超聲檢查 King PM等(1984)首先采用實時超聲法檢測DGR,隨后Hausken T等(1991)用彩色多普勒超聲技術觀察胃內容物的流動和反流,此法代表DGR評估技術的飛躍,非侵入性,可重復性好,并能量化DGR,具體步驟如下:禁食1夜取坐位,在2min內攝入1份液體試驗餐(400ml肉湯或牛奶),將探頭置于幽門平面水平,觀察胃竇,幽門及十二指腸近端,根據彩色信號(液體流向遠端呈藍色,反流為紅色)判斷是否反流,其DGR的嚴重程度可根據其頻率和強度進行評估,該技術不足之處是目前只能用液體試餐測定DGR,同時由于腸脹氣或腹壁脂肪層厚等因素影響,常常帶來一些技術的困難。
        溫馨提示:以上資料僅供參考,具體情況請免費咨詢在線專家 立即咨詢
        認識膽汁反流性胃炎 
        膽汁反流性胃炎亦稱堿性反流性胃炎,是指由幽門括約肌功能失調或行降低幽門功能的手術等原因造成含有膽汁、胰液等十二指腸內容物流入胃,使胃黏膜產生炎癥、糜爛和出血等,...
        主站蜘蛛池模板: 仪陇县| 屯昌县| 黄冈市| 池州市| 保亭| 枣阳市| 临高县| 嘉义市| 澜沧| 延庆县| 社会| 游戏| 巴彦淖尔市| 蒙山县| 龙里县| 凭祥市| 南部县| 利辛县| 长子县| 萨迦县| 枝江市| 和林格尔县| 淄博市| 普洱| 汶川县| 克什克腾旗| 新绛县| 尼玛县| 原平市| 都昌县| 区。| 孙吴县| 商丘市| 宝鸡市| 策勒县| 伊金霍洛旗| 武平县| 上蔡县| 衡阳市| 临沂市| 靖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