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汁反流性胃炎的中醫治療

          發布時間:2016-01-18   來源:中華康網   

          膽汁反流性胃炎是一種特殊類型的慢性胃炎,原因是十二指腸內的膽汁反流進入胃內。膽汁反流到距幽門口(幽門口是胃與十二指腸相連接食物通過的地方)最近的胃竇部,使該處黏膜受損。上海仁濟醫院中醫科閔亮

          本病主要癥狀為上腹部飽脹感或不適,有隱痛或劇痛,常呈周期性發作,可伴腹脹、噯氣(打飽嗝)、反酸、燒心、惡心、嘔吐、食欲減退和消瘦等;少數還可有胃出血(膽汁腐濁粘膜血管所致),表現為嘔血或排黑便(柏油樣便)以及大便潛血試驗呈陽性等。

          胃鏡檢查可見:膽汁不斷由幽門口涌入胃內,胃粘膜(特別是胃竇部粘膜)明顯水腫、充血、粗糙,觸之易出血,表面較污濁,附有黃綠色膽汁,粘液湖(左側臥位時,胃內粘液集中在胃近端的大彎處,稱粘液湖)內含大量膽汁。

          引起本病的原因:正常情況下,幽門口是收縮關閉的,當胃內食物經胃蠕動排入十二指腸時,幽門口舒張開放,食物排空后,幽門口又收縮關閉,從而可防止膽汁反流入胃。

          當出現下述情況時,胃部分切除術后,施行迷走神經切斷和幽門成形術、胃腸吻合術后,進行過膽囊摘除術,先天性幽門口關閉不全等,破壞幽門口的“把關”作用,于是就可發生膽汁反流。

          膽囊切除后此病的發病率增高(有報道60%的本病患者有膽囊切除史),這與十二指腸內一天24小時都有膽汁不間斷地流入有關(正常膽囊時,膽汁是餐后定時進入十二指腸的)。

          膽汁反流(確切地說,是混有膽汁的十二指腸液反流)時,十二指腸液中的膽汁、胰酶和卵磷脂等可破壞胃黏膜的屏障作用。

          膽汁反流性胃炎的防治措施:

          1.口服胃動力藥此類藥物能抑制膽汁反流入胃,常用有:嗎丁啉(多潘力酮),新諾納(莫沙必利)。能增強胃腸蠕動,調節胃腸道正常活動,使食物順利從胃進入小腸,并抑制膽汁反流,一般在餐前15~30分鐘服。服用時間不得少于2周。

          2.口服胃黏膜保護劑常用的藥物有:①硫糖鋁:能與胃黏膜的黏蛋白絡合形成保護膜,以保護胃黏膜免受膽汁損傷。②思密達:為胃黏膜保護劑,有加強消化道黏膜屏障作用,有利于胃黏膜的再生。

          3.飲食療法飲食要清淡,不吃油膩食物,以免刺激膽汁分泌增多,加重反流和病情。應細嚼慢咽,忌暴飲暴食。避免飲釅茶、烈酒、濃咖啡和進食辛辣、過冷、過熱和粗糙食物。

          4.去除某些加重病情的因素包括戒煙、避免情緒緊張和不服用對胃黏膜有刺激的藥物,如阿司匹林、消炎痛、去痛片和保泰松等。

           

          中醫多用疏肝和胃法治療膽汁反流性胃炎,療效比單用西藥治療顯著。

          《黃帝內經》有“邪在膽,逆在胃”之記載,頗能詮釋膽汁反流性胃炎的發病機制,治用疏肝利膽、降逆和胃,方用小柴胡湯、半夏瀉心湯、旋復代赭湯諸方加減化裁,往往取效良好。
            選方用藥:柴胡10g,川楝子12g,延胡索15g,郁金12g,白術15g,枳實15g,厚樸10g,甘草5g,麥芽20g。

          方中柴胡、川楝子、延胡索、郁金、疏肝理氣,解郁止痛,從肝而治;白術、枳實、厚樸、理氣解郁,寬中消痞,且枳實與白術相配,增強行氣消痞之力;甘草補脾益氣,緩急止痛,諸藥合用,共奏疏肝和胃之功。

        溫馨提示:以上資料僅供參考,具體情況請免費咨詢在線專家 立即咨詢
        認識膽汁反流性胃炎 
        膽汁反流性胃炎亦稱堿性反流性胃炎,是指由幽門括約肌功能失調或行降低幽門功能的手術等原因造成含有膽汁、胰液等十二指腸內容物流入胃,使胃黏膜產生炎癥、糜爛和出血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余市| 宣城市| 商洛市| 浙江省| 赤城县| 靖西县| 抚顺县| 东丰县| 红河县| 绍兴市| 堆龙德庆县| 商丘市| 轮台县| 潜江市| 金门县| 周口市| 孟州市| 阳谷县| 东安县| 汉川市| 东平县| 宁国市| 博野县| 赞皇县| 琼中| 兴业县| 桐城市| 耿马| 慈利县| 平和县| 嘉黎县| 文成县| 达日县| 开化县| 水富县| 唐海县| 奉化市| 上高县| 长岛县| 镇安县| 静宁县|